走着走着,唐植桐的目光放在了冰面上,想到了去年和小王同学去滑冰的时候,取冰人工作的场景。
取冰人诞生历史很长,据说是商周时就有。
取冰是项体力劳动,先用人力凿成“冰船”,所谓冰船就是窖冰的工人先把冰面凿成一间房面积那么大的冰块。
然后将冰船从远处推到搭在岸边的传送带附近,再凿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传送带送到岸上的卡车上。
眼下四九城依旧有取冰人。
前些年的时候,四九城的各个湖面、护城河、筒子河是都能取冰的。
后来,城内新建的工厂多了,水质受到污染,城内可取冰的地点变少了,就将取冰地点改在了积水潭、太平湖及颐和园那一片的湖面。
什刹海也有少量取冰,铁齿的传送带就支在金锭桥西边对着马良大院的岸边,只取前海东沿比较小的一块地儿,因为西边是滑雪场。
冬天取的天然冰尽管不是那么干净,但依旧是供不应求,不过大多买回去用于降温、或冰镇饮料水果啥的。
四九城夏天很热,群众对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然而有冷冻机的厂家并不多,四九城制冰厂只有一台100马力冷冻机,也大多用来生产北冰洋的冰棍,三班倒一年到头也只能生产1.65万立方米冰,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