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八十二章 流言蜚语 (2 / 4)

作者:江左辰 最后更新:2025/7/6 8:54:38
        可以说,有开封府衙的特权,柴禹锡、弭德超有了更多的手段,把整个汴京城都给操控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架空皇城都有可能,让皇令无法在汴京展开。

        这也是为何后来赵匡胤想要迁都的原因,因为历史上的赵匡胤在开宝九年打算培养自己的嫡长子为储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朝中大臣许多都支持赵光义,甚至在汴京城,他的权力已经失控了,整个汴京城盘根错杂的势力阻挡了皇权赦令。

        那时候,赵匡胤想要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为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得到大臣们的理解,当时遭到了起居郎李符和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反对,赵匡胤没有采纳,赵光义以“在德不在险”劝阻,赵匡胤听后,只得放弃了迁都的念头。

        后世一般认为,赵匡胤的意图其实是想通过迁都,削弱开封府尹赵光义的势力,因而遭到赵光义的激烈反对。而赵光义所谓“在德不在险”,也是对赵匡胤赤裸裸的挑战,意思是我赵老二的地位,靠的是德行,你想通过迁都削弱我没有用!

        正是赵匡胤迁都释放出来的信号,让赵光义闻到了火药味,不得不提前下手,才有了当年十月份的“烛影斧声”就是因此爆发的。

        不过那是开宝九年的事,发生在公元976年,距离当下还有九年!

        第七百八十二章流言蜚语

        赵光义瞥了二人一眼,问道:“有什么事?”

        柴禹锡眼神环顾了一下,然后拱手道:“回大人,最近坊间,关于金匮之盟的说法、评书、话本不断散播!”

        “什么金匮之盟?”赵光义有点不耐烦,觉得可能是历史上哪个事件,被无聊的话本评书人开始胡编乱讲了。

        柴禹锡犹豫一下,说道:“是关于您、官家、和杜太后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