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零六章 论词之道 (2 / 4)

作者:江左辰 最后更新:2025/7/6 8:54:38
        接下来,苏宸把江涛、刘洞、夏宝松请在院子内的方桌之上,让彭箐箐去吩咐仆人,弄来煮茶沏茶的茶具等,他们在院子内边喝茶,边谈一些文学和科举之事。

        三人最好奇的莫过于苏宸写词为何那么厉害,首首都是佳作,脍炙人口,而且风格与以往的词大不相同,因为花间词、蜀地词、五代词多是慢词居多,小令多,但苏宸的词却跳出了这个范畴。

        与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等。

        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如果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若按乐调性质来区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唐代时候西域音乐曲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羯鼓录》载一百三十一曲,其中将近半数是外来曲。后被用作词调的,比如《望月婆罗门》原是天竺乐曲,《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等等。

        不过,以花间派占主流词行,专门描写艳思恋情,因此词的地位不高,在五代末还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苏宸写出的一些词,却超脱花间派“艳思恋情”的范畴,出现了清新绮丽,柔婉不艳的一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已经在士林圈子引发了热议。

        第三百零六章论词之道

        苏宸跟三人解释道:“花间词过于浓艳,写的东西多是闺房之乐,或是儿女风情,过于局限了,因此,我在研究长短句的时候,便在思考,如何超脱花间词的束缚,既可以写的清丽淡雅,又可以写的雄放豪迈,于是,便拟定了两个类型方向,一个叫婉约派,一个叫豪放派!”

        “婉约派?豪放派?”三人都惊愕万分,露出思索神态,在咀嚼话意。

        苏宸耐心讲解道:“不错,婉约派,意思是抒发情感,尽量委婉含蓄一些,不必像花间词那么浓艳露骨,讲究一种意境美,虽然内容同样侧重儿女风情,但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就如同清水出芙蓉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