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科举打算 (3 / 5)

作者:江左辰 最后更新:2025/7/6 8:54:38
        “嗯,老夫知晓了。”韩熙载心中一动,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回京复官,应该选择六部中哪一部的侍郎。

        第一百七十八章科举打算

        苏宸则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你知晓也没有用啊,府试的秋闱和省试的春闱,那得真考这些才行啊!

        韩熙载此时说道:“你回去安心复习准备即可,离着中秋之后的春闱,还有四个月,多练一下写莲花、写游记的文章,其它方面,由老夫想法子。”

        “咳咳!”苏宸闻言干咳了几声,心想这韩侍郎,准备要出考题是怎地?

        不过,南唐的科举的确比后世要简单一些,只考诗词和文章的才华,不像宋明时候要写策论了。

        当然,比起宋明,唐代的科举就更难了。因为唐代录取人数极少,科举考试分为六个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秀才科,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侧重考察四书五经的掌握理解程度,后面其他四科则是供某些方面学有专长的人士开设,而且经常不举行,流于形式。

        因此,明经科和进士科,也是唐代绝大多数读书人选择报考的两科。

        明经科考题分为三部分:帖经、口试、时务策。前两项考察考生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会死记硬背即可过关。

        “时务策”才是真正的难点,侧重考察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水平。通常明经科的策论有三道题目,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出题,让考生拿出解决办法,可能是一个案子如何审理,抑或是一个经济难题,也可能是一个军事难题,还可能是一个外交困境。而进士科的“时务策”是五个题目,比明经科还要多两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