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有何不可?”
荀况仍旧单手轻捋着颔下灰白之须,儒家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数百年前孔丘所传下的儒家之道了,否则,儒家也走不到现在。
百多年来,稷下学宫之内,儒家所得甚多,如今战国大势呈现一天下走向,那么,儒家自然也要转变大争之世的策略,以合乾坤天下。
天宗玄清子有言,天道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是此理。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欲要一展大道,必要内圣,近年来,儒家各有支脉所言,师叔,伏念欲要一匡儒家内外,不知利弊如何?”
内圣外王,想要使得儒家真正的强大起来,非有儒家内部无比的团结,非有儒家内部的儒生均成为仁人,成为君子,才有更进一步安邦定国的可能性。
才可以施展外王之道。
今日前来拜见师叔,一则是为了咸阳宫的消息,二则是为了儒家接下来走向,儒家从祖师以来,便是有坐下七十二位弟子。
每一位弟子均有不俗的见识,故而奠就儒家的根基。
数百年来,在一位位弟子与其各自后辈的争锋中,或有败落,或有消亡,虽如此,仍旧有许多道理分散在儒家内部,而且占据相当不小的力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