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势,乃国强之势,乃兵强之势,乃国力强大之势!”
“山东诸国固守大周旧法,偶有变动,影响不涉其根,是故违逆大势,如昌平君所言,为取死之道!”
国尉尉缭子亦是出列,对着上首大王一礼,又对着昌平君熊启一礼,微微颔首,认同此语,而且昌平君此论,不愧是相邦之谋。
只是那番话,略有些熟悉之感。
但是,那些并不重要。
“相邦之言,乃国本强大之论。”
“李斯师尊荀夫子曾在《强国》一篇中对秦国有论,言语相仿相邦,是曰:入秦以来,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鲜少商君法治之言,但皆为法治通行秦国上下之功!如此,国强民富,兵戈强大,此为大势,更为诸夏大势,正合一匡天下大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