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去思忖如何富国强兵,反而去埋怨他国的强大,这等思维颇为罕见,长平之战前两年,在赵将廉颇的统领下,一直与秦国呈现对峙之势。
当初,师尊曾有批语,有廉颇守卫赵国边境,秦国难以东出。可惜,这个赵国的强大将军却换上颇喜进攻的赵括,其人虽也不差,但毕竟逊色白起多矣。
一颗棋子落错,长平之战的僵持之局顿时被打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论起根本,在秦亦或者在赵?
“秦国攻取巴蜀之后,府库充盈,粮草齐备,若非齐楚等国坐视不理,静看赵国独自抗衡秦国,连赵国所借的粮草都未曾应下,赵括将军何至于拼死一战。”
“昔日赵国兵卒之下场,就是将来列国之下场,秦国奉行法治,儒家弟子入秦何以得秦王重用,臻至高位?得以赏赐厚爵?”
“此为天宗玄清子诓骗你等,百年来,秦国相邦多为纵横家、兵家、计然家、杂家,可没有一个儒家,难道诸位还看不明白?”
长平之战,赵国惜败,四十万兵卒被白起坑杀,竟这般被对方一掠而过,赵飞雪那英气勃发的神容上,更是怒气忽闪。
三晋之地本为燕赵屏障,它日,三晋不存,燕齐也别想好过,既然他们这般喜欢秦国,那么,为何秦国的高官之中却无一位儒家高人?
赵飞雪挥动手中长剑,直指不远处那悬挂而起的《招贤令》,若是微末官吏,在场儒家弟子同样可以在山东六国获得。
此非诓人也!
深沉的脆语而出,回旋开来,缭绕于在场数十位儒家弟子耳边,对于此问,诸人心中也有思忖,虽不愿意承认,然确实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